



医院门前堵、停车难、矛盾纠纷多、有小偷小摸现象……长期以来,青海省西宁市12345民生服务热线经常接到群众反映的到医院就医存在的难题。针对此情况,西宁市公安局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向群众作出承诺:群众不满意,警察想办法。
今年以来,西宁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通关密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部署,通过联合开展巡逻防护、联动调解矛盾纠纷、优化交通管理方案等工作措施,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升级版警医一体化防控体系。
联合开展巡逻防护
“急诊大楼门口有人晕倒,请速前往查看情况。”11月25日凌晨1时30分,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相关人员在南川西路派出所建立的“警医联动工作群”中发布消息。
南川西路派出所在医院周边的巡逻警力、驻院警务室民警、医院保安力量随即赶往急诊大楼门口,配合医生将病人护送至抢救室,病人脱离生命危险。
为进一步提升突发紧急事件处置速度,西宁市公安局各派出所在保证医院周边常态化开展巡逻的同时,指派1名民警、1名辅警进驻医院警务室,组织带领医院保安人员,划分“门诊、急诊、住院部、外科大楼、院内其他道路区域”5个巡逻网格,每日开展网格化联合巡逻和治安管理。同时,为提升医院保安员的专业能力,南川西路派出所创新举措,每日安排1名保安员到派出所跟班学习,为织密辖区医院安全防护网强化人员保障。目前,西宁市公安局正将此举措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联动调解矛盾纠纷
“这是医院,咋能让孩子往垃圾桶里尿尿呢?”“不就是个小孩子吗?他上完我倒了不就行了?!”12月1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输液厅里的吵闹声引起了黄河路派出所驻院警务室巡逻民警的注意。民警迅速上前查看,原来是两名家长因为输液时孩子在垃圾桶小便的问题吵了起来,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言语冲突升级为肢体冲突。
黄河路派出所驻院警务室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派出所汇报,并迅速启动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经过派出所民警、医院保安员、院方医生“三方联动”耐心调处,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西宁市公安局各派出所依托“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快速调处医院内纠纷,“情理法”同步发力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截至目前,调解成功率和满意率均保持100%。同时,西宁警方强化协同互通,组织民警、医院安保负责人、各科室医务人员代表建立“周例会”制度,分析近期安全隐患,发布预警防范提示,切实提升警医联勤协作能力。
交通管理“一点一方案”
为确保医院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有序,西宁市公安局深入调研走访,优化调整交通管理举措,围绕医院不同区域形成交通管理“一点一方案”。
西宁警方在各大医院出入口附近设置红绿灯,引导社会车辆有序排队入院;在住院部大楼前划定上下客停车点,辖区民警、医院保安力量相互配合,指引车辆即停即走,全力保障120急救车通行顺畅。
“开通行车专用通道的同时,我们在住院部大楼前24小时巡逻,保证接送病人车辆随接随走,有效解决了就医患者停车难的问题。”东关大街派出所驻青海省人民医院警务室民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