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法警示
杜绝零食“傍机构”乱象
来源:河南法制报
2023-12-25 08:14:55




近日,央视网报道,零食也开始流行“高学历”,如“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都成为一些零食的卖点。一些以高校研发冠名的零食宣传不实,甚至质量检测不达标。
近年来,市场上不乏一些“傍机构”“傍专家”的违规违法行为,培训机构“傍名校”,商品违规“傍名牌”,这次又出现了零食“傍机构”,实际上都是抓住了消费者对权威机构或名牌产品的信任心理。目前,人们逐渐关注健康、养生等因素,商家借助权威机构的名义为自己贴上“高品质、更健康”的标签,博取消费者的信任,获得更高销量。
不少网络零食售卖商家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傍机构”,欺骗消费者。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多款冠名“农大”“农科院”的零食宣传不实。还有一些企业用“合同冠名”的方式,在消费者面前打机构研发的“擦边球”。这些做法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扰乱了市场秩序,对行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此类行为也损害了院校、科研机构的权威性,使真正付出心血研发的好产品跟着背锅。
目前,一些高校机构和消费者协会对这些“傍机构”的违规商家进行了维权或打击,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杜绝零食“傍机构”的乱象,首先需要电商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电商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同时,电商平台应该为消费者维权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数据保全等便利。其次,监管者应该对零食“傍机构”的行为零容忍,通过开展专项治理等形式,加强对零食企业的日常监管,发现有零食“傍机构”行为,及时介入调查、严厉惩治。
(责任编辑: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