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省大邑县检察院“益心怡邑”公益诉讼团队再次来到川王宫,查看诉前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川王宫坐落在大邑县新场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原是供奉先秦蜀郡太守李冰的寺庙,后演变为一座融儒、释、道为一体的庙宇。历经百年风霜,川王宫因地质灾害、自然风化等原因,宫观建筑物从2014年起逐渐出现断裂、垮塌等情况,亟待保护。
2022年3月初,大邑县政协将收到的“关于加强川王宫保护建议”的公益诉讼线索移送大邑县检察院办理。经调查核实,大邑县检察院于当月16日立案。
立案后,大邑县检察院检察官前往川王宫开展调查取证,并到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下称“县文体旅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新场镇政府等单位调取相关证据,了解川王宫的管理维护情况。该院还邀请“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益路蓉行”公益诉讼志愿者参与监督,并在成都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的指导下,运用无人机对宫观整体状况进行了拍摄,固定宫体受损的证据。经调查,川王宫年久失修,保护措施不到位,急需修复。
如何科学修复这座久经风霜的庙宇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22年4月22日,大邑县检察院召开川王宫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县文体旅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新场镇政府、川王宫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
“正如这个VR全景图所展示的,现如今,川王宫的部分建筑已出现断裂、垮塌的情况。为了修复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请各位畅所欲言,一起探讨相关方案。”听证会上,检察官潘艳通过川王宫VR全景图向与会人员介绍古建筑损毁现状。
“我们希望尽可能地保留古建筑原貌,同时能增加部分安全设施,以保障川王宫古建筑本体及游客的安全。”川王宫负责人说。
经过一番探讨,与会各方达成共识。
听证会后,大邑县检察院依法向县文体旅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及时履行对川王宫的监管保护职责。今年11月,川王宫修复保护工程初步完成。
检察官在现场看到,经过一年半的修补工作,原本断裂、垮塌的部分宫观建筑已恢复到2014年以前的庄严肃穆,门口升腾的香火透过翻新的木窗,飘进安静的殿内,房顶的新瓦片在近期雨水的冲刷下冒出点点青苔。
回访结束后,潘艳告诉记者:“虽然川王宫修复工作已接近尾声,但文物保护的脚步不能停止。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协同保护文物体系,为赓续中华文明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