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交通事故,后续处理往往让人觉得耗时又伤神。近年来,绍兴柯桥交警深化推进交通事故处理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引入“交通事故人民调解”机制,引导法院、司法、保险等部门机构主动参与,将交通事故处理矛盾化解工作前置,在柯桥中队试点打造“一站式事故处理”模式。
“事故调处大家一起帮,让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让群众更信服,让事故处理民辅警更有底气。”柯桥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马宇航介绍,引入多元化矛盾化解,改变了过去交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当事双方避开事故窗口嘲杂开放的环境,警方将他们引导到人民调解室,即有助于减轻窗口压力,也能助推事故处理、矛盾化解。
“真省心。”近日,刘女士、外卖小哥李师傅因一起轻微人伤交通事故,被请到柯桥中队事故处理中心旁的人民调解室。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15分钟内,此次事故便完成了理赔。
这得益于事故快处快赔机制。对于轻微人伤事故,将当事人集中到人民调解室内展开调解,涉及中国人保的事故,由驻点险企理赔员启动事故快处快赔。目前,柯桥中队物损类在线视频定责率已达75%以上,保险连线率实现100%。
据悉,对案情复杂、调解难度大的事故纠纷,事故处理民警将与人民调解员、驻点律师等开展会诊,帮助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后顾之忧。
“房子撞成了危房,今后还能租出去?”6月,大西庄村发生一起涉及四车一民房、六名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肇事司机聂某投案自首。人民调解室在收到该民事调解案件后,制定“一对一”工作方案,经多次协商,多人陆续与聂某达成了调解协议,可难题还在后头。
“车是爸妈给我准备的嫁妆,必须原价赔新的。”受损车主坚持要求换新。而聂某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赔偿多名涉事人员之后,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合理的诉求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不然对另一方有失公平。”调解室团队展开了耐心劝导。
持续协商17天后,受损车主不再坚持换新,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肇事司机聂某卖了老家的房子,履行赔偿责任,在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上取得了依法从轻的情节。
据悉,人民调解室还将法律宣传、安全防范融入到事故处理一站式闭环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事故分析、以案说法,努力提高群众文明出行和交通守法的意识,获得了群众的点赞。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自今年5月在柯桥中队试点以来,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人民调解室已调解案件427起,达成赔偿金额300多万元,服务群众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