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选调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基层第一线承担着重要使命。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远大的理想,并脚踏实地付出努力。不仅要“身”临基层,更要“心”系基层,要在复杂的环境和具有挑战性的岗位中发挥自己的潜力。作为一名青年干部,要到基层摸爬滚打提升能力,需要磨砺品质坚定信念。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耐下性子、迈开步子,真心实意融入群众之中。
以“下得去”的姿态,身入基层,心至基层。“下基层”着重于“下”字,具体体现在能够真正深入、融入基层是首要且基本的要求。选择下基层的年轻干部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真正能够融入基层,坚决摒弃“熬两年”这样的错误观念,切实珍惜在基层了解、熟悉、深入群众、感知民情的机会。此外,行动上也要真正能够深入,摒弃一些“花架子”行为,不搞表面功夫,而是常常离开办公室,深入村落院坝,与村两委沟通,了解整体情况,与农户深入交流,走路时留心观察,入户时不忘全面察看。更为重要的是,情感上也要真正能够融入,怀着真心想要了解基层的决心和真情深挚的态度,不怕脏不嫌弃,愿意走进田间地头弄脏鞋子,走进困难农户多坐灰凳多脏衣,努力学习方言,转变口音,用“土话”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
以“闲不住”的劲头,勤字为先,苦干实干。担当是成事之要。干部,要干字当头。这既是职责要求,也是从政本分。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广泛学习,甘当小学生,不断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夯实能力之基,要善于向优秀的党员干部学习,对照找差距,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敢于涉“急滩险区”,敢于接“烫手山芋”,敢于当“热锅上的蚂蚁”,要珍惜在基层锻炼提高的机会,主动运用专业知识带领村庄实现乡村振兴,真正成为一名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好干部。
以“放不下”的情怀,倾听心声,事事关心。“把脉问诊开良方,问需问计解难题”,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质效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若把不准问题脉搏、点不准发力穴位,就会陷入“空转”“内耗”的泥淖。群众的事情要多“问”,才能有针对性“答”。“知政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群众有什么需要,想要干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自己是最清楚的。因此,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需于民,要注重倾听民声,认认真真的听,仔仔细细的问,从而真正对群众的情况了若指掌,将群众工作做到最好。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在基层广阔天地“墩苗”的我们,务必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充分汲取基层养分,站好岗、多锻炼,争做基层天地的实干家、担当者。
作者:李美琪
单位:沧县李天木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