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欠你的2200元工资,已经汇入你的银行卡中,请注意查收。”近日,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小伙曲木(化名),接到了浦江县检察院检察官的电话提醒。至此,张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的28名农民工全部拿到了欠薪。
张某是一家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2023年1月,他承包了浦江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设备搬迁、安装工程,并雇用周某、林某、曲木等人在该项目工作。
后来,因经营不善,张某开始拖欠职工工资,累计欠薪26万余元。拿不到工资的工人们,陆续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而此时的张某,干脆更换手机号码玩起“失踪”。
收到工人的反映后,浦江警方将张某从外地抓获归案。2023年12月底,张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移送浦江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承办检察官详细了解案件相关情况后认为,要防止劳资矛盾激发,必须尽快付清欠薪薪资。为此,检察官一方面走访农民工,安抚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及时确认欠薪事实和责任主体。调查发现,本案案件事实基本成立,案件涉及欠薪的共有28人。
为了让这些人拿到欠薪,检察官多次联系张某及其家属。经耐心释法说理,张某最终认罪悔罪并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同意检察官联系其家人代为支付拖欠工资。
随后,浦江县检察院协同县人社局等部门,邀请农民工代表开展诉前调解,成功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及现场实时兑付。最终,张某被判缓刑。
张某拖欠工人的工资到位后,为确保将欠薪发放到每一名劳动者手中,承办检察官制定了详细的工资发放方案。不过,在发放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两名工人没有联系方式。经查,两人分别为来自四川彝族的曲木和张古(化名)。回老家后,两人没有再使用以前的手机号码,因此失去了联系。
“虽然这两个人的欠薪不多,各只有2000多元,但也是他们的‘血汗钱’。28个人的工资,一个都不能少。”为此,检察官通过询问其工友、联系当地公安机关等方式,积极寻找。经过努力,检察官最终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联系上了曲木和张古。考虑到他们来浦江领取欠薪路途不便,就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钱款汇至他们的账户,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来源:浙江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