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宇信西岸公馆门前,业主吴先生特意停下车,对着小区门口刚通车的海交路拍下一张照片,开心地发到家庭群里。
海交路是2023年海口市民生实事项目。通车以前,金滩路、永万路等经常拥堵,给周边居民带来很大困扰。秀英区区委书记符勇到海秀街道长秀社区开展领导接访下访,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立即召集相关单位前往现场,推动问题解决。
“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海口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蔡爱丹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以“四下基层”为抓手,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大接访大下访”机制,聚焦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直奔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信访工作既“坐诊”又“出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
2023年12月26日,农民工廖某心事重重地走进市信访服务中心,反映某项目劳务公司存在拖欠工资问题。海口市美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胡余亨一边询问,一边记录诉求。随后,胡余亨召集有关部门了解情况,通过积极沟通协调,廖某很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资。
据了解,全市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制定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常态化工作机制,安排市领导到市信访服务中心坐班接访,市信访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每天安排1名处级干部到市信访服务中心坐班,各区、镇(街)、村(居)敞门接访群众,形成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大接访大下访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共接访下访950批424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510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海口市琼山区椰岛华庭位于琼山区振兴路80号,小区住户382户。2021年5月22日,建设单位发布办证公告,称无能力正常办理不动产证。2023年,部分业主委托第三方自费办理不动产证,其他业主认为不合理而多方反映问题。
海口市政府为解决业主办证问题,把该小区列入“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琼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锦川现场组织多部门听取业主诉求,现场调研讨论,提出化解意见,并到小区实地督导、现场办公。最终,小区业主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
记者注意到,海口市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解疑释惑,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各类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上下联动、沟通协作,省市区领导干部共同接访、共同解题,打通积案“症结”,化解群众“心结”。
“老胡,有空来坐坐喝杯茶!”家住海口龙华区骑楼老街片区的张光雄,每当看到好朋友老胡从家门口经过,便主动上前邀请。据了解,两人是因为一起信访积案成了好友。
原来,因为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张光雄家房子地势较低,因此与邻居们产生矛盾,经过多次投诉和调解均未成功。作为中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老胡一方面帮助张光雄找工作,另一方面逐户上门劝说邻居们缓和矛盾,推动信访积案化解。
海口市各区、各部门探索建立多元化解体系,用好律师、心理咨询师、党员志愿者、“五老”、“乡贤”等第三方力量,推行“一案一代表一委员”机制,引入专业人士和社会力量400余人建言献策,为化解信访积案出招出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口市运用“三色管理”机制压实化解责任,通过定期通报、会议督办、实地督办等方式抓好跟踪问效,共向包案领导发提醒函25份,向责任单位发督办函30份、督办通知51份,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真上手、真用力、真化解。截至目前,上级交办和海口市梳理的593件信访积案已全部化解。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