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日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常年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该院在编干警仅14名,却拿下了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优秀办案团队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而且,该院的决算核查预算管理、扶残助残等工作均在青海省内取得好成绩。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基层小院获得如此多的殊荣?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本报记者近日走进达日县检察院一探究竟。
把法律手段的“刚”与民间调解的“柔”结合起来
达日县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全县以牧业为主,经常有牧民因争抢草场发生纠纷。生活在达日县满掌乡的尕某和多某相邻而居,因自家牲畜不时误入对方草场,频频引发矛盾,两家多次协商,但积怨始终没有彻底化解。2022年1月,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尕某的丈夫洛某与多某再次因为草场纠纷大打出手,尕某和多某的儿子也参与斗殴。打斗中,尕某打掉了多某4颗门牙(其中2颗为假牙)。经鉴定,多某的伤情为轻伤二级,洛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尕某和多某间的积怨升级为刑事案件,尕某故意伤害他人导致多某轻伤,已涉嫌故意伤害罪。达日县检察院受案后,该院副检察长曲尼卓玛通过全面阅卷、听取意见、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认为争抢草场纠纷在当地很普遍,如果仅就案办案,还是无法化解两家人的积怨,而且很可能会加深矛盾。为此,该院朝着彻底化解矛盾的方向做工作,积极促成双方和解。
在“打击与治理并重”司法理念的引领下,曲尼卓玛制作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函,并将案件情况向当地司法局进行通报,共同对尕某和多某进行调解。其间,曲尼卓玛先后4次与人民调解员一起,对双方当事人耐心释法说理,引导当事人表达合理诉求。
“远亲不如近邻,牛羊偶尔误入对方草场很正常,为这点小事积怨多年,并导致刑事犯罪的严重后果,不值得呀。”“现在伤害已成既定事实,你应该积极赔偿,取得对方谅解,只有这样才能对你减轻处罚。”“两家人同饮一江水,彼此要学会宽容、以诚相待,真正改善友邻关系。”……从法理到情理,曲尼卓玛和人民调解员的真心劝解,触动着尕某和多某的内心,尕某首先认错、真诚悔罪,并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为彻底打开双方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达日县检察院还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双方当事人亲属参加听证。听证会上,办案检察官耐心释法说理,将案件事实与证据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与会人员均赞同检察机关对尕某拟作不起诉的决定。会后,尕某和多某这对多年的“冤家”互献哈达,两人的手随即紧紧握在一起。
“公开听证的意义在于让当事人、听证员、群众参与进来,一起聆听案件事实和证据,让他们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达成一致意见,让双方当事人对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心服口服。同时,为杜绝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我们还邀请了当地群众参加,努力实现以案释法的宣传效果。”达日县检察院检察长尕藏多杰说道。
达日县检察院自2022年3月与县司法局制定“检调对接实施细则”以来,运用检调对接机制,将法律手段的“刚”与民间调解的“柔”结合起来,在办案中抓早抓小抓源头,将群众身边的“小案”办成了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大案”。2022年以来,该院在轻微刑事案件领域成功化解14起矛盾纠纷。
“司法为民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取得的成绩正是来自群众的认可。”尕藏多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做好群众工作是彻底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也是检验检察工作质效的标准。达日县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检察职能,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办案中强化诉前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意识,在群众工作中找寻化解矛盾纠纷的检察履职方案,并将检察履职融入地方综合治理、社会市域治理中,为三江源地区平安建设注入了极具特色的检察元素。
构建“边界协作+网格管理”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如果说“枫桥经验”开始是“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那么在历经综合治理、社会市域治理等阶段后,“枫桥经验”如今已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新时代平安创建的“稳定器”。
达日县是果洛藏族自治州重要的商品、中药材、藏药材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每到中草药采挖季节,达日县与四川省石渠县等接壤地区牧民越界盗采中草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2022年8月13日,石渠县的达某与其父亲泽某等4人到达日县盗采中草药。发现有人盗采野生资源,达日县的群众第一时间拨打了报警电话,接警后,当地公安干警和案发地网格员冷某、却某立即前往现场处置。泽某见有人赶来,不仅不收手,还殴打网格员,公安干警上前阻止时,达某抢夺警械并踢伤公安干警。直到公安干警将达某等人强行带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这场争斗才得以平息。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
“达某的行为涉嫌妨害公务罪,但这起纠纷属于跨区域,易发性矛盾纠纷,案件的办理效果直接影响到两地的安定和谐。”依法审查后,达日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认为,达某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并自愿认罪认罚。于是,该院依法对达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多年来,达日县与友邻县长期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共同签订《边界联防协议书》,紧密协作共建“平安边界”,携手共破边界治理难题。两地司法机关密切协作,相处融洽,“干部多握手、群众少出手”在青川边界蔚然成风。
“以大化小、以和为贵”的理念也成为两地检察机关的共识。达日县检察院在深入分析案件发生根源性问题的同时,依托边界地区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积极与石渠县检察院对接,主动协调两地村干部、网格员从中斡旋调解。最终,案件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
“司法机关主动对接、共商对策,两地党委政府积极统筹协调、同向发力,乡镇和村干部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最终将矛盾纠纷稳控在一线。”尕藏多杰说,“我们在诉前调解方面深入思考、创新举措,以‘边界协作+网格管理’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式,为解决跨区域多发性矛盾纠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让检察工作从“等着来”转变为“上门去”
2022年10月,达日县检察院设立汉藏双语司法救助线索受理平台,要某通过该平台顺利地申请到3万元司法救助金。
“我原本打算上访,后来在网上看到检察机关的司法救助线索受理平台,就想试一试。”在达日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信访群众要某告诉检察官。该院检察官调查发现,2020年6月,更某趁要某家中无人之际,3次潜入要某家中,盗窃财物数万元,随后进行变卖,公安机关追回被盗财物1.8万余元。经调解,要某与更某达成赔偿财产损失4.2万元的协议,但更某系刑满释放人员,独自抚养4个儿女,虽有赔偿意愿却无经济赔偿能力,因此一直未进行赔偿。而且,要某患有结核病,治疗费用较大且需长期治疗,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双方当事人矛盾进一步激化。
办案中,达日县检察院检察官多次到要某所在地乡政府和公安派出所调查核实,深入双方当事人家中走访调查,了解其家庭状况和收入来源,掌握了要某存在的实际困难,指导要某申请司法救助金,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刚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汉藏双语司法救助线索受理平台提交救助申请,没想到顺利地获得了批准,感谢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帮助,我会用这些钱好好看病,好好生活……”拿到司法救助金的要某感激地说。
达日县检察院设立汉藏双语司法救助线索受理平台的创新举措,既扩大了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来源,又方便群众报送司法救助申请材料,大大地减轻了群众讼累。该平台启用后,达日县检察院受理司法救助的线索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达日县检察院积极拓宽司法救助宣传渠道,大力构建从村党支部党员到村委会再到乡镇的点、线、面司法救助联动机制,当地8名村党支部党员和乡镇干部成为司法救助检察宣传志愿者,该院还从司法救助对象中筛选出11人作为司法救助宣传员,以切身经历宣传司法救助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司法救助政策的知晓率,有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与我们相比,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更不容易。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将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认真履职。”这是达日县检察院干警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们依法履职的准则。一个个来之不易的成绩,正是对该院检察干警在常年坚守中时刻心系百姓、出色履职的最大肯定。
“荣誉已成为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充分结合牧区地域特点,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如加强检察听证制度的社会公开度,扩大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面;邀请律师参与调解;增加‘上门听证会’,让检察工作从‘等着来’转变为‘上门去’,在办案中注重实体和程序正义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化解矛盾纠纷的检察履职实践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让三江源地区的老百姓可感受、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检察温情。”面对沉甸甸的荣誉,尕藏多杰想得更多的是今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