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我们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对传统文化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选择地加以改造,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们要站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高度,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要突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深厚根基。
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我们要担负起新的历史发展使命,担负起中华文化传承重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加快构建具有中国风格、时代特色、开放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格局。
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坚定信念、增进团结、温暖社会、泽被后人的内容,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讯员: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