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体验监狱生活太真实了,让我意识到自身错误,也体会到自由的可贵……今后我一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近日,经历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的矫治考察项目后,两名犯罪嫌疑人忏悔道。与此同时,来自第三方公益组织的专业人员将两份厚厚的矫治考察评估意见表交到了检察官手中。
两名犯罪嫌疑人是萧山区检察院首批矫治考察人员。今年1月下旬,因醉酒驾驶机动车,两人分别被公安机关依法查获,随后移送至萧山区检察院。办案期间,检察官借助萧山区检察院自主研发的“轻罪多元治理”系统,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后综合考虑认为,两人确属犯罪情节轻微,可在他们自愿的基础上引导主动参与矫治考察项目,进一步考察其认罪悔罪态度,视考察结果对两人作出相应决定。随后,检察官运用“轻罪多元治理”系统的一键推送功能,将两个案件线索推送给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后转送至第三方公益组织开展针对性矫治。
“‘矫治考察+不起诉’是我们根据最新出台的《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引进第三方公益组织参与轻罪犯罪嫌疑人诉前矫治工作的新模式。”萧山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王冬明介绍,该院引进具有丰富社区矫正帮扶教育经验的第三方公益组织,与其共同策划包括公益服务、普法教育、VR体验监狱在内的多项矫治项目,并根据轻罪犯罪嫌疑人的罪名、年龄等情况,针对性定制不同矫治方案,委托第三方公益组织帮助进行矫治考察,惩戒与教育双管齐下,教化轻罪犯罪嫌疑人真正认罪悔罪,降低其再犯风险。
矫治考察期间,来自第三方公益组织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还会同步与矫治考察人员进行一对一谈话并进行心理量表测试,对其进行社会危险性和再犯罪风险评估,在矫治结束后形成评估意见表供检察官办案参考。
据介绍,为适应轻罪占比不断上升的刑事犯罪结构变化,萧山区检察院除探索“矫治考察+不起诉”轻罪治理模式外,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检调对接+不起诉”“刑事和解+不起诉”“不起诉+反向行刑衔接”等多元化轻罪治理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研发“轻罪多元治理”智慧系统,用以辅助、引导检察官深入开展多元化治理工作。
来源:浙江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