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法治网---中经视觉旗下重点法治网站
欢迎您进入中经法治网!
首页 > 法治文化
她每日步巡8公里,当好“特殊园丁”
来源:中经法治网 2024-03-08 07:00:45

  “有人说,监所工作是一场心理博弈的‘暗战’,我却认为这里是特殊的三尺讲台。”说起自己的工作,舟山市定海区看守所教导员韩晓艳眼里有光。

  韩晓艳,2001年参加公安工作,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1次。“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跟随韩晓艳,感受看守所工作人员的日常。

  鸡鸣晨启,舟山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早上8点不到,韩晓艳带着记者走进看守所,过安检,上交手机。“这是我们每天到岗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韩晓艳一头短发,精明干练,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一边挂上了工作牌,将对讲机别置于左肩章之上,接着脚步生风地迈入女子监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随着广播的响起,韩晓艳与值班民警组织被监管人员起床点名、洗漱打扫、吃早饭……同时,韩晓艳和同事们一丝不苟地进行隐患排查。“每日都要排查隐患、巡查监室。这些工作看似简单重复,其实每一步都必须做得小心翼翼,容不得一丁点儿马虎。”排查完最后一个项目,韩晓艳向记者说明,“我坚持一个原则——‘在岗1分钟,安全60秒’。”

  吃完早饭,韩晓艳准时出现在二楼,化身“领操员”,带领被监管人员活动,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

  之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韩晓艳的脚步踏遍看守所的角角落落,从图书馆到监室再到会见室,每一处她都仔细巡查,并及时关注被监管人员的情绪、状态。

  午时,韩晓艳与同事们组织被监管人员有序进入餐厅就餐,并做好现场执勤工作。“等她们吃完,我们再吃饭。”韩晓艳一边安排工作,一边向记者解释道。

  “没有焐不热的心、感化不了的人。”下午,韩晓艳带记者走进值班室,从抽屉里拿出一封封信件——这些都是昔日被监管人员写给她的,字里行间透着亲近与信任。

  就在这时,韩晓艳注意到一名被监管人员在哭泣,她立即带着记者赶到监室去。

  “她叫方某,属于‘二进宫’。刚进看守所时,情绪并不好,常常躲在角落里哭泣。”路上,韩晓艳告诉记者,最初她找方某谈心,对方一直沉默,但她不放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帮她买换洗衣服、拉家常、放音乐……“只要有空,我就去找她谈心,到后来她愿意敞开心扉,主动跟我说话了”。

  到了监室,只见头发花白的方某佝偻着背,神情哀伤。韩晓艳立即将她带至阳光心情工作室,循循善诱下,方某终于吐露心声,说女儿患有抑郁症,自己最近多次梦到女儿情况不好。韩晓艳立即联系属地派出所了解情况,得知其女儿刚从一次事故中被抢救回来。韩晓艳火速让方某录制了一段自拍视频,承诺好好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并发给其女儿。“谢谢警官!”方某感激地说。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韩晓艳说,亲情教育是帮助被监管人员重回正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看守所多年来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写家书、互拍视频等。她举例道,曾有一名罪犯的家属在收到罪犯的视频后,也录制了视频并送过来。看到视频中家属的面容和温暖的话语,这名罪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谢谢警官,我一定会努力改造,不辜负大家的帮助。”

  “改造是救心,我们牵起一条线,暖了两头的人。”韩晓艳说。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韩晓艳多年来创新打造了“灯塔引航”“舟善木兰”特色监管品牌,总结提炼出“教育感化四个三工作法”,迭代升级“九三工作法”,形成多起经典案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她共帮助在押人员解决实际困难500余件,教育转化重点在押人员50余人。

  临近傍晚,记者离开监所,拿回上交了一天的手机,此时记者的脚竟也有些发酸,不禁对韩晓艳她们添了几分敬意——高墙之内,她们日复一日地保持每日平均步巡量8公里以上,不敢有丝毫松懈,她们将一日的坚持延长为数年的坚守,为一方平安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浙江法治报

(责任编辑:雅君)
 
中经法治网---中经视觉旗下重点法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