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法治网---中经视觉旗下重点法治网站
欢迎您进入中经法治网!
首页 > 新闻资讯
小心,这种“卖药”行为涉嫌“贩毒”
来源:中经法治网 2024-01-17 14:23:08

  如今外卖、跑腿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打开应用软件,输入想要的物品,加上可观的“服务费”,似乎什么都可以买到。可如果明知客户要买的东西“不对劲”,“跑腿小哥”还为了赚钱而接单,那可能就要摊上事了。

  2023年1月起,男子张某为谋取利益,多次编造理由在本市各医院配出大量精神类药品思诺思后溢价卖给客户。日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对张某提起公诉。

  擅自加大用药剂量

  “我清楚这是精神管控类药物,应该遵照医嘱一日服用一粒。但我一日要吃十多粒,不吃就浑身不舒服。”小阳(化名)口中的“精神管控类药物”是指思诺思。2023年9月,小阳因为吸毒被公安机关查获,警方从她的家中查出已经使用的思诺思十多盒。

  今年二十出头的小阳有吸食毒品的经历,曾因滥用麻精类药物被公安机关处理过。2021年起,小阳因为失眠等症状去医院看病,医生给小阳配了药物思诺思。最初,小阳根据医嘱服药,缓解了失眠症状。可是,后来小阳开始擅自加大服用剂量,从医嘱规定的每日一粒增加到每次三四粒,甚至有时更多。小阳称大剂量服药后会出现幻觉,等药劲过后则不记得之前自己做了什么。

  “我上瘾了。”小阳说自己对思诺思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因为思诺思属于国家管控二类精神药品,必须前往精神卫生专科机构或有相关资质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由医生开具,且有量的限制,所以小阳没法从医生那配到自己需要的药量。

  2021年,小阳使用一款跑腿服务APP时,通过联系平台的“跑腿小哥”购买药物。“他们是去医院骗配,后来被公安抓了,APP也对相关服务做了限制。”小阳称,2023年,她又有大量购药需求,于是尝试联系以前联系过的“跑腿小哥”,经人介绍她加了张某的微信。

  小阳粗略统计,从2023年1月开始到2023年9月,她从张某处买得思诺思100多盒。“他清楚我上瘾,需求量大,根本不是正常用药。”小阳说。

  欺骗医生配药100余次

  那么张某的药物是从何而来呢?根据线索,警方很快抓获了张某,当场缴获其随身携带的思诺思一盒(20粒)。

  据张某交代,2023年1月开始,有人通过微信加他为好友,并问他能否帮忙配到思诺思。“最初是跑腿性质,我去了医院,假装自己有失眠等情况,顺利配到了药。”张某称,那次他赚到了100元。后来,经人介绍,小阳和张某成了微信好友,她也要配思诺思。

  “一开始我没注意,后来发现她对思诺思的需求量非常大,常常是刚刚卖给她,第二天就马上继续要。”张某回忆,“我觉得不正常,她肯定对这个药成瘾。后来她也曾在微信中和我说过,对这个药成瘾、‘上头’,我理解的成瘾就是有依赖性,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张某明知小阳对思诺思成瘾,且思诺思是处方药,不能随便卖给别人,但是为了赚钱,小阳需要多少他就卖给她多少。而张某也明知医院开药有一定的限量,所以他通常会跑不同的医院,用自己失眠等理由欺骗医生,从而达到开具药物的目的。

  从2023年1月到2023年9月,张某通过欺骗医生配药100余次,药物都溢价卖给了小阳,赚了1万多元。

  闵行区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属于毒品。

  2023年1月至9月间,张某为牟利,明知小阳将思诺思等药物用于非医疗目的,仍以本人名义,谎称失眠症状而多次从本市十余家医院,骗配出思诺思和阿普唑仑药物,后加价出售给小阳,获利1万余元。张某的行为已涉嫌贩卖毒品罪。日前,闵行区检察院已依法对张某提起公诉。

  检察官说法:

  思诺思即“酒石酸唑吡坦片”,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生理作用使之具有易成瘾、易产生药物依赖的“毒性”。

  思诺思属于我国管制类精神药物,《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修订)》有明确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除此以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进行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

  上述案件中,小阳明显是出于非医疗目的滥用思诺思,而张某明知小阳的情况,仍通过骗配的方式获得思诺思并溢价卖给小阳。张某代购违禁药品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国家药品监管秩序,也为吸毒人员客观上提供了便利条件,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

  来源:浙江法治报

(责任编辑:雅君)
 
中经法治网---中经视觉旗下重点法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