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永济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制度、态度、法度、广度、速度、满意度的“六度”调解工作新机制,在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和纠纷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仅2024年,永济市司法局就通过“六度”调解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1268件,调解成功率达99%。
“咱们的调解员工作认真、态度好,我对事情的处理结果非常满意。”前段时间,永济市城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化解了一场纠纷,当事人李某对参与调解的调解员们大加称赞。
今年2月,当事人李某与母亲等三人进城办事,临近中午时分,忙活了一上午的三人走进城东街道辖区的一家面食馆就餐。饭菜上桌后,李某发现他们点的浆水面里既有扯面又有刀削面,这不禁让三人产生了自己的面里是否混入他人剩饭的疑虑。于是,李某便向服务员提出质疑。面对李某的询问,服务员只是冷冷地回应了一句“我们饭店就这样,爱吃不吃”,瞬间便激化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激烈争吵,于是李某等三人怒气冲冲地走出饭店。这时,年近80岁的李某母亲胡某突然头昏,李某急忙将其送往医院,经过医生诊断后,胡某住院治疗,共计花费5000元医药费。
李某将母亲此次病发认定是饭店的责任。于是找到饭店老板进行理论,双方再次发生激烈争吵,老板无奈之下选择报警。永济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接警后,按照“警调对接”相关规定,将此起纠纷移送至永济市城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面对双方强硬的态度,调解员深知,此纠纷的责任认定是个棘手难题,于是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办案民警迅速碰头,对案情共同进行分析研判。
事发后李某一直沉浸在母亲生病住院的焦急与愤怒中,听不进任何解释。而饭店老板也认为自己只是正常营业,没有掺杂使假,事发后只是态度不好,并未对胡某进行伤害,所以不愿承担责任。调解员耐心倾听双方的意见,不断用温和的话语进行安抚,并承诺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为了了解胡某的就医情况,调解员专门前往医院,查看病历并向医生详细询问了胡某的病情及住院情况,调解员认真办事的态度逐渐赢得了双方的信任,心中的怒火慢慢消除。但想要真正化解矛盾,还需要准确划分双方的责任。
“再复杂的纠纷,在法律法规中也总能找到答案。”在查阅大量资料后,调解员终于在民法典中找到了法律依据。于是,调解员再次找到双方当事人释法。经过多次耐心地劝解,饭店老板认识到自己在服务和处理问题上的不足,愿意承担部分医疗费用。李某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行为上的冲动,向对方表明了歉意。
“这场纠纷的成功化解,在于调解员用情共情、用理沟通和用法约束,找准了矛盾纠纷的主要切入点,能站在当事人立场解决问题。”永济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史雪峰说,像这样由一碗面引发的纠纷,在基层司法所经常能遇到。基层矛盾的化解不仅要讲法度,更要注重司法人员的态度和群众的满意度,要不断深化“调解+普法”制度,形成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广度,才能不断提升矛盾和纠纷化解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