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法治网---中经视觉旗下重点法治网站
欢迎您进入中经法治网!
首页 > 普法警示
科学使用回收 莫让地膜变“地魔”
来源:山西法治报 2025-09-09 16:33:49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用地膜是稳产高产、农民增收的“好帮手”,但未回收的残膜会沦为“土壤杀手”,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生长,还可能导致家畜误食含膜秸秆死亡,甚至让使用者面临法律制裁。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推动农用地膜全链条监管。本期特邀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区划中心生态农业科科长董洁,详解地膜购买、使用、回收的关键要点。

   问:管好农用地膜,国家和地方都有哪些“硬规矩”?这些规定能从哪些环节守住农业生态安全呢?

  答:为防治农膜污染,强化农膜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我国已构建起“法律+配套法规规章”的系统性管理体系。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提供主要依据,《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山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配套法规规章进一步细化要求,共同对农用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作出系统性规范,为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问:市场上的农用地膜五花八门,农民朋友挑选时总怕踩坑,到底该认准什么标准?

  答:农民朋友们在选购农用地膜时,首先一定要去正规的农资门店。其次要认准两项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聚乙烯农用地膜产品要符合《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要求,全生物降解地膜要符合《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 35795-2017)要求。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家要求聚乙烯农用地膜的厚度不得低于0.01毫米,《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农民朋友们千万不能购买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超薄地膜。再次,挑选时要仔细查看产品合格证,确保生产厂家、产品规格、生产日期、执行标准、联系方式等信息齐全。保存好购买凭证,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维权。

  此外,建议农民朋友在选购农用地膜时,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和种植需求,优先选择强度高、耐候期长、易回收的地膜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超薄地膜极易破碎,保温保墒效果差,破碎的地膜难以回收,残留在土壤里,下一茬作物根系难以下扎,肥水流失,后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肥料和水分,反而增加成本。

   问:为了鼓励农民朋友使用符合规定的地膜,我省有没有相关的支持政策?

  答:目前,我省正在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按照每亩补贴30元的标准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每亩补贴60元的标准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补贴对象为使用符合规定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等,从用膜源头提高地膜的可回收性。

   问:选对地膜只是第一步,很多农民朋友在铺膜时会遇到“膜破了”“被风吹跑了”的问题,后期想收也收不完整,那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有哪些技巧,能既保收成又好回收?

  答:科学使用,目标就是增产增效、便于回收,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要点。第一,规范铺膜保效果。铺膜前一定要把地整平耙细,清除根茬、石块,以免刺破地膜。铺膜时,不要过分拉扯地膜,以免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后期回收。要做到膜面平整、松紧适度,同时要用土压实,防止大风吹扬。第二,精量覆盖讲技巧。不是铺的越多越好,比如玉米可以采用膜侧种植等农艺措施,既能保证使用效果,又从源头上减少了地膜的使用量和潜在的残留量。第三,适时揭膜是关键。很多农民朋友习惯等到作物收获后才去处理地膜,这时地膜已经风化破碎,建议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在地膜的保墒增温主要任务已经完成,地膜本身还保持较好的韧性时及时揭膜,这样省力、省工,回收效果还好。

   问:地膜用完后,废旧地膜应该怎样处理呢?

  答:按照《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规定,农用薄膜使用者应当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捡拾田间的非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废弃物,交至回收网点或交给回收工作者,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在作物收获后、翻地前,农民朋友一定要按规定及时回收废旧地膜。今年,我们在8个市38个县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废旧地膜回收补贴,按照每公斤废旧地膜1.5元的标准,对回收网点进行补贴,一些市、县也出台了废旧地膜回收的扶持政策,希望农民朋友们可以积极行动,参与到“田间减白”的行动中来。

   问:可能有农民觉得“少收点残膜没啥事”,现在会不会因为没回收面临处罚呢?会承担哪些法律后果呢?

  答:如果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回收废旧地膜,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或者农用薄膜,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农业投入品使用者为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这就意味着,回收废旧地膜从道德自觉上升为了法律义务,所以,及时回收处理废旧地膜,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律要求。

(责任编辑:辛文)
 
中经法治网---中经视觉旗下重点法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