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青种苗市场乱象调查:低价诱饵藏陷阱,"三证一签"辨真伪】
“明明按技术说明种的,一年后根本没长出正品三叶青。”浙江种植户老周的遭遇并非个例。随着三叶青药用价值受认可,种苗市场迅速升温,但记者调查发现,假苗充斥、资质造假等问题频发,不少农户因贪便宜落入骗局。
三叶青品种繁杂,行业内已知有8个大类,市场价格差异悬殊。如杂交二代三叶青种苗抗逆性强,药理含量高,种苗价格高,武夷山脉的小叶紫藤三叶青,因生长周期长、药效好,种苗价格也偏高;而部分产区的大叶品种种苗价格仅为其几分之一,甚至低于3毛一株。这种价差成了不法商家的“商机”,用廉价劣质苗甚至其他植物冒充高价品种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用有毒的乌头类植物幼苗鱼目混珠,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与安全风险。
“识别假苗其实有章可循,核心看‘三证一签一商标’。”业内专家透露。这包括证明经营合法性的《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保障种苗品质的《林木种苗质量检验证》、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植物检疫证》,以及标注种植户专属编号的苗木标签,外加第31类商标注册证书。泸水市林草局明确规定,未具备“三证一签”的种苗一律不得用于生产,违者将依法查处。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受骗农户购买时均未核实这些资质。
技术扶持承诺是另一个重灾区。不少商家宣称“全程技术指导”,但所谓的“技术老师”多无资质。业内公认的标准是,技术指导人员需持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颁发的农艺师资格证,缺乏该证书者难以提供专业指导。浙江某合作社负责人坦言:“曾遇到‘老师’连三叶青喜阴习性都不清楚,指导的种植方法完全错误。”
企业资质核查同样关键。记者通过企业信息平台查询发现,多家涉假企业注册资金均为“认缴”状态。业内人士指出,认缴制下未实际出资的企业多为“空壳公司”,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失联,浙江老周合作的企业正是此类情况,最终导致12万元投入血本无归。
在此提醒种植户,选购种苗时务必主动核查企业资质:通过政府平台验证“三证”真伪,要求出示商标注册证明,查询企业注册资金实缴情况,同时核验技术人员资质证书。切勿被“低价种苗”“包回收”等宣传迷惑。
种苗是农业的“芯片”,选对种苗才是种植成功的基础。面对乱象,农户需擦亮双眼,守住资质核查的底线,才能在三叶青种植中实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