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革命老区的武乡县检察院是一个典型的“小院”,政法专项编制少、专业人才不足、员额检察官办案压力大等现实原因一度造成了监督力量薄弱。面对这一情况,从去年起,该院掀起一场彻底性自我重构,探索建立“蚂蚁雄兵小而专、繁简分流快又稳、多种组合灵且精”的“小快灵”办案团队模式,破解了人案矛盾,实现了业务与人才建设的双提升。
改革从“人”开始,“双向互选”推进。“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切入,坚持向一线倾斜,将有限的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优先配置给办案任务重的检察官,年轻检察官优先挑选,同时助理和书记员也可反选‘心仪’的检察官。”武乡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亮说,双向奔赴打破机械分派僵局,实现自愿组合、优势互补。
11个灵活高效、各有专长的“小快灵”办案团队不久诞生。2至3人微型团队针对性解决了未检“专人不专”、民事行政“不会不力”等问题。由“全省未检业务能手”领衔组建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团队,实现精准司法保护。
为提升办案速度,该院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刑检案件审查批捕平均缩短2至3天,审查起诉周期减少6至7天。创新多团队协同模式,在办理刑民、刑行、民行交叉案件时,“四大检察”要素集成、联动发力、一体履职,“蚂蚁雄兵”式的协作模式为综合履职夯实基础。
“别看我们团队小,办起案来又快又准!”检察官助理魏冰自豪地说。专业赋能,小团队办出“精品案”。《曹某生等9人诈骗立案监督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监督案例前30名,5起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20余名干警获市级以上个人荣誉,46篇工作经验、调研文章、典型案例被最高检、省检察院刊发或转载;该院连续4年被评为长治市检察机关“检察工作示范院”,实现了“小院也有大作为”。
“专业化培养与精准考评双向发力,系统提升队伍素能。”张军亮说,人岗相适且动态调整,入额院领导带头办理疑难案件,组织类案研讨和专题授课,通过传帮带提升团队案件敏感度和法律分析能力;考核评价将团队绩效与个人成长深度绑定,建立评优评先、精品案例激励办法,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典型”氛围,增强团队协同效能。
聚焦未检、公益诉讼等领域培育专家型检察官;借助数字化案例库和线上平台,短视频、AI辅助系统提升检察宣传与办案能力;强化与公安、法院、行政机关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和联合执法,共同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如今,“小快灵”团队正在向更加专业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武乡县检察院正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以团队建设改革创新助推检察工作持续提质增效。


